
虽然设计并非我本职,但很荣幸的是,从2020年开始,我就作为设计师参与到了大师杯中国家酿大奖赛的工作中去。在去年的设计中,我以名画《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和《维纳斯的诞生》(桑德罗·波提切利)为基础,融入了许多和啤酒酿造有关的元素,如发酵罐、皮围裙、搅拌棒、酒杯、玻璃瓶、家酿发酵桶、麦芽和酒花等,来设计了年度的主体视觉。在我看来,“上帝创造亚当”这种神化般的诞生故事,就有如酿酒师用原料创造酒精一样——我们虽不是上帝,但那一瓶瓶酿造作品就是我们的“亚当”。而发酵产生酒精的过程,不也有如上帝使用神力造人一样神奇吗?所以,在2020年的设计中,你可以看到亚当的周围放满了家酿工具,而上帝身边则放置有大的商酿发酵罐——亚当也许终有一天会变成上帝(家酿爱好者转做专业从业者),而上帝也在引导更多的亚当诞生(那些用心推广精酿文化的布道者们)。“维纳斯的诞生”是为了描绘那些美丽的女酿酒师们:踩着贝壳诞生的女酿酒师维纳斯正在搅拌家酿一体机中的麦芽,左边的风神边喝酒边吹来大量的啤酒花,右边的春神正要盖上一体机的盖子开始糖化。这不仅是维纳斯的诞生,也是家酿啤酒的诞生。
居于整体视觉中心的,则是高高大大的高大师。高大师作为大师杯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像宇宙巨人希曼一样手举搅拌棒,身穿皮围裙(搅拌棒和皮围裙都是历年大师杯的总冠军奖品),站在精酿宇宙的中心。
除了主体视觉,去年我还设计了冰箱贴、帆布包和衣服等周边。很开心我的设计可以伴随大家度过2020。时间迈入2021,新一年的大师杯又要开始了。去年年末的时候,李威主席就跟我说了十周年的计划,也让我思考思考如何把“十周年”与“大师杯”还有大师杯的家酿精神结合到一起。短短的要求却让我的设计焦虑症都要犯了:我咋做才能表达出大师杯十周年的气质呢?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最终所有设计都在截止日期之前搞完了。但十周年的设计灵感,却并非是紧迫感逼出来的,而是来自作为一名曾经的参赛选手、曾经的志愿者和后来几年比赛裁判的我的感悟。我2016年开始家酿,2017年参加大师杯分站赛(晋级未遂)并做志愿者,2018年考取BJCP,2019年开始成为大师杯裁判,2020年开始成为赛事组织工作的一部分,可以说我参与了大师杯的每一个环节,也更能体会不同的身份在这个赛事中的心情:曾经,作为参赛者的我,每天都满怀期待的看着发酵桶吐泡泡。装瓶二发后,又每天期待着大师杯公众号的报名文章。寄送作品后,又忐忑的期待着那一纸评分表。虽然结果并不如愿,但也坚定了自己继续磨练酿造能力的决心。曾经,作为志愿者的我,汗流浃背整理作品,再一瓶瓶的起开为裁判侍酒,协助比赛顺利举办。听着裁判的讨论,自己再偷摸尝一口,逐渐深化对不同异味的认知。身体虽劳累了一天,但大脑中的酿造区却变得更加富足,十分开心。现在,作为裁判的我,身上则多了一份责任——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参赛选手提供客观的评价和实用的建议。作品水平有好有坏,好的让人惊叹,坏的则需要我进行更细致的反馈——每个人的酿造都会经历由坏到好的成长过程,而裁判认真书写的评分表则可能是帮助其优化作品的关键。现在,作为大赛的设计师,我又更多的参与到了赛事的组织工作中去。只有自己接触后才发现,组织比赛是多么的繁琐和辛苦。为了比赛一年比一年更出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和志愿者们一样,都是大师杯的“義士”。同时,又作为一名中国精酿啤酒行业多年的小观察者,我认为大师杯是帮助中国精酿啤酒近几年可以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孵化器:大师杯不仅培养了大量的家酿爱好者,也在多年的比赛中磨练并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从业者——数位往届的大师杯总冠军和获奖选手现在都已成为知名精酿厂牌的主理人或主酿,他们一起带领着行业继续前行。十周年的大师杯,更是承前启后的一道门:回首过去十年的精彩,展望未来十年的缤纷。一是裁判,身披“裁”字,严格把控着可以晋级的作品的品质,也为那些未晋级的作品提供基于“裁”的反馈,想入门成为家酿大师,必须先过裁判这一关;二是赛事组织者和志愿者,身披“義”字,在无利可图的前提下还坚持为爱发电,组织并协助比赛顺利举办。如果没有他们,大师杯这道门根本无法盖起来。“裁”与“義”,缺一不可,他们就是两个守护神,共同守护着大师杯。则今年的设计,就是由“10”、“大师杯”、“门”、“守门神”、“裁”和“義”共同组成的。BeijingBrew2021展会期间的大师杯十周年宣传展示
彩蛋:在今年大师杯的衣服印刷上,惠普公司提供了有趣的Indigo印刷技术,对于此技术的特点,作者将会另辟新文来介绍。结合有趣的设计,该技术一定会给饮料包装带来新的风尚~南京站系列活动明天开始,周四弗曼迪斯学院,周五大师杯侍酒师培训,周六大师杯南京站正赛,欢迎大家一起来寻找初心!
大师杯赛事咨询邮箱:mastercupbee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