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MMA(麦芽狂人)和Whisky Bible(威士忌圣经)结果出炉,意外的是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
但随后关于Jim老爷子的大瓜则起了掀然大波,威士忌圣经会否从此跌下神坛我们不得而知,但一时之间墙倒众人推则在所难免了。

起源是这样的:Becky Paskin(前Scotchwhisky.com编辑之一)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主页(FB、TW、Ins等)上公开批评Jim Murray涉及性别歧视和粗俗,文章有点长,这里就不截全文了~

其后,英国烈酒电商交易平台the whisky exchange(TWE)宣布在店铺中下架《威士忌圣经》一书。

再然后就是包括Jim Murray回应否认指控以及各路站队了,比较重磅的我觉得要算以下这两个:

几乎同一时间,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以及Beam Suntory 分别在Twitter和FB上发文表示不支持Whisky Bible。
这下问题就开始严重了,因为这里一个是官方组织的表态,另一个是拿下Bible年度最佳威士忌的公司。
这里,我并不想就Jim Murray 的这些言论展开讨论及站队。
首先我只是一个非英语母语的吃瓜群众,而且我手上并没有2021的这本圣经;
其次,西方商业社会,有写的自由,自然也该有批评的自由。作为成年人,觉得被冒犯了,感动不适,抵制也是自然的事。
再次,作为名人,一言一行被关注被放大,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总不能只听赞美拒绝批评吧?

即使没有这次的事件,威士忌圣经被吐槽也不是这一两年的事了。
不仅如此,曾经作为威士忌的权威,“神”一样存在的榜单以及各路世界大赛的榜单也逐步跌下神坛。
一如孔尚任《桃花扇》中名句: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还有后一句: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为何这些大赛榜单从各路追捧到鲜有关注?
目前威圈受关注的赛事榜单按成立时间先后分别有以下几个:

The 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 Competition(简称IWSC)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赛,创立于1969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IWSC比赛包括葡萄酒、烈酒及香甜酒,评审流程也会有相应的区别。烈酒评选采取“双盲”评审方法,评审团来自30多个国家不同行业背景的专家组成,每天评估约65个样本,所有的金牌得主将由烈酒评审委员会成员再次进行品尝以得出最终奖章。
评分奖项分为
Gold Outstanding 杰出金奖(98-100)/Gold 金奖(95-100)/Silver 银奖(90-94)/Bronze 铜奖(85-89)
其中分数最高的金、银牌奖将会再标上“同级最佳(Best in Class)”。
Trophy奖杯是IWSC最高级别的奖项。

International Spirits Challenge(简称ISC)国际烈酒竞赛,1995年由英国著名酒类出版社 William Read 创办。
参选酒款每年递增,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参赛酒款也多达接近1700款,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评选的品类横跨所有烈酒,覆盖了6大基酒和利口酒,今年共设置23个子类别。

评审小组由超过50名各行业的专家组成,在为期12天内进行盲评打分。
奖项设置同样包括Trophy奖杯、双金奖、金奖、银奖和铜奖。

San Francisco World Spirits Competition(简称SFWSC)旧金山世界烈酒大赛,创立于2000年,是美国第一个国际性综合烈酒评比大赛。
SFWSC每年3月在旧金山举行,竞选项目包括白色烈酒、棕色烈酒、威士忌、白兰地、利口酒等五大类别。
评审小组由40多名专家组成,评审过程同样先采用盲评打分,再进入综合评比,优秀酒款最后去竞逐最高荣誉。
在为期4天的过程中,专家们需要对参赛酒款进行打分并讨论每款酒所属的奖项。
奖牌设置包括:
铂金奖(授予连续三年获得双金牌的极少数作品);
双金奖(颁发给所有评审团成员均获得金牌评级的作品);
金奖、银奖及铜奖。

Malt Maniacs Award(简称MMA)麦芽狂人奖,2003年开始发起,由24位国际顶尖威士忌玩家组成的“Malt Maniacs”(麦芽狂人俱乐部)主办。
MMA是一个相对比较有趣且受爱好者追捧的一个奖项,是由各国30多名疯狂爱好者所组成的麦芽狂人俱乐部组织举办。
麦芽狂人俱乐部每年会选出最少12人的评审团对参赛酒款进行盲饮评分,公布奖项同时也将各位评审记分的PDF文档供爱好者下载。
由于该组织不收取参赛酒款的入场费用,且评审方法公开透明,这也是其他几个赛事无法比拟的。
由于MMA每年仅收200款左右的参赛酒款,数量不多,且麦芽狂人会员对于威士忌的要求甚为挑剔,据称给分标准相当严苛。参赛酒款要在MMA上获得高分,难度比ISC及IWSC更高。
种种背书之下,早些年MMA的评比结果都相当受到国际瞩目,几乎成为全球威士忌玩家收藏酒款的最高参考指标。
至于为何渐受冷落,下文会继续探讨。
在奖项设置方面,过去十几年来也有不同的调整。
近几年主要先用价格区分为日常饮用、进阶酒款及高端系列三个区间,再就各区间选出类别最佳、最佳雪莉、最佳泥煤、最佳原桶、大拇指等奖项。
而今年则改为先以地区划分,将参赛酒款分为苏格兰区、欧洲区(除苏格兰)、世界其他,再进行奖项评选。

World Whisky Awards(简称WWA)世界威士忌大赛,2007年创立,由英国的威士忌杂志Whisky Magazine创办。
WWA是国人关注度比较高的赛事了,5大赛事中以WWA最为年幼。和MMA一样,主要以威士忌为参赛作品,在奖项设置上也算比较集中。因而在一众威迷眼中,WWA是一个属于威士忌的狂欢赛事。
WWA 于每年 1 月下旬至 4 月举行,共分3轮,第三轮就是“世界最佳威士忌(World's Best)”终极大奖。
WWA的评委团也是全明星阵容,汇集了各路权威酒评人、烈酒鉴赏家、资深行业媒体人及威士忌产业精英人士,这也是其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保证。
评比方式是先在英国、日本与美国等地进行审查并选出够资格参赛的酒款,再集合到英国进行三阶段盲饮。
第一阶段盲饮是先挑选出所得分数足以进行第二阶段盲饮的酒款;第二阶段是分产区的盲饮,藉以挑选出各产区最佳威士忌;第三阶段则是要在第二阶段胜出者中,再精挑细选出每个类别的最佳酒款。
WWA的评鉴等级不以分数制,而是以金银铜牌的方式评定。每年的赛制分类会有些许调整,但一般都会以品类区分。2020年WWA赛制共分16大类,每个类别中再根据需要按陈年时间大致细分为:无年份、12年以下、13-20、21年以上几个细项。
各家厂商都可以报名不同的奖项,将自己的酒送去参展,且同一酒款可以重复参赛。
除了威士忌酒的奖项外,每年与WWA一同发布的,还有年度行业相关的奖项,如最具人气及盛名的酒厂、酿酒师及进口商等Icons Of Whisky。
获奖后的酒厂、酒款如同镀金般受追捧,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甚至一瓶难求,于是WWA也有威圈风向标之称。

威士忌圣经,由英国威士忌专家Jim Murray 撰写,2003年推出第一本,此后每年出版一本。
其实,这本Bible推出之初,争议就未停过。因为相较其他赛事而言,赛果总归是一群专家的评审的结果,但这本Bible却是Jim Murray一人之作。严格来说说,这本书只能代表他个人的喜好而已。
但是,因为Jim Murray宣称里面所有酒款全部亲自品尝,他曾在一篇访问中提到,《威士忌圣经》里面没有广告,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左右他写的内容,更没有任何人能够出钱让他打高分。
有争议,也有坚持,于是,十多年来每年都出版的圣经以及作者本人都是威士忌界无法忽视的人,不少业界人士和威迷会奉他为尊,甚至日威的爆发也被认为是他在做推手。
这本圣经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Jim Murray的品酒笔记,从2003年开始,这位出身英国的威士忌大师每年针对“香气、口感、尾韵、平衡”四个维度去给威士忌评分(满分为100分),并会选出不同类别最高分/最具代表性的“年度威士忌”。
及后每年更新的版本中,Jim Murray都会新加上最新发行(或之前未收录)的超过1000款威士忌的品酒词,并进行等级排列。
据称自2003年至今,Jim Murray已经为《威士忌圣经》品尝了超过21000多种不同的威士忌,而历年的圣经在全球销售也超过了100万本。
今年发布的《威士忌圣经2021》则涵盖了近4500款威士忌,从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澳洲威士忌,从加拿大到奥地利,包括了来自3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威士忌。
因为高分酒款受追捧,酒商们也乐意将此作为营销卖点,僧多粥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当然,这也不是圣经独有的现象,单纯吐槽它也是不厚道的。

说完了几大赛事榜单的江湖地位,我们再来看他们的参赛门槛和含金量哈。

从评选结果来看,目前还能在一篇文章中放下完整获奖榜单的就只有MMA、WWA和Bible了。
评选数最多的是IWSC,包含了6个类别32个小项,2020年获奖酒款约5350款,其中烈酒2464款。
假设每位评委都要品完所有参赛酒款并打分的话,无疑是IWSC的评委要品的酒最多了。但网站表明,每位评委每天品尝不超过65个样品数,如此一来,若要品完这5000多个酒款,大概需要82天(不含休息日)。
即使是颁奖数相对较少ISC,2020的赛果中,苏格兰威士忌获颁28枚双金、293枚金牌、46枚银牌和1枚铜牌;爱尔兰、美国、日本、以及世界威士忌类别共获颁13枚双金、149枚金牌、103枚银牌、14枚铜牌。
若从每天品饮数来看,工作量最大的应选SFWSC。共40个评委,3000个酒款,需要在4天内完成,也就是说,每天要完成750个样品的打分,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从费用来看,MMA、WWA和Bible都不收取报名费,其中MMA更是来者不拒,任何个人或者单位,只要送酒来,都可以参赛,但每个团体或个人只能最多送3瓶参赛。
但是,在上一届的MMA赛事结果公布中,164个获奖酒款,噶玛兰占了17个,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赢家。
若算最土豪,则非Jim Murray莫属。据2021版圣经中介绍,Jim Murray自2003年开始已经品尝了超过21000种不同的威士忌,按每种威士忌100英镑来算,也是一笔巨款了。

踏入千禧年后,威士忌风潮渐起,尤其是Single Malt 、单桶、IB等等产品给威迷们味蕾的冲击日渐强烈。
无可否认,这些赛事榜单极大推动了威士忌的潮流,也为无数刚入门的威迷提供品饮指引。
像早期圣经中雅柏三连冠的十年、乌干达和超新星,两个常规款不到千元就可以拎回家了;WWA创办时间虽短,但早年的冠军酒中千元以下酒款也是可寻的;
再如,在日威价格还没起飞之前,余市10年就在2001年被WWA前身的威士忌专业杂志《Whisky Magazine》评选为「BEST OF THE BEST 2001」,这是首次有日本威士忌获得此奖。2011年,还处于无人认识状态下的白州12年就已经获得过SFWSC的双金奖。
有人说,这些赛事直接推高了酒价。2015年圣经将最佳威士忌颁给了山崎2013雪莉桶,其后价格飞涨,Jim Murray被认为炒作哄抬日威价格的推手,我个人认为这是有失偏颇的。
2015年后日威暴涨是事实,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日威厚积薄发的结果,加上同年日剧《阿政》的爆红,日威断货,供不应求,才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除了推高酒价被诟病外,近几年赛事榜单遇冷的原因还包括奖项滥发。以SFWSC为例,2000年赛果“只有”10页PDF,但2019年赛果直接翻了将近10倍,达到96页,如此一来,真有爱好者能认真看完这些榜单吗?


此外,不同赛事评审专家们的口味接近也是让威迷倍感无趣的原因之一。譬如,MMA因为门槛低,号称纯民间组织,早年赛果中又以重雪莉为主,很受华人地区威迷追捧;又如Jim Murray的圣经,早年重泥煤的酒款分数都不低……
我想,任何赛事榜单,其初衷都是为了表彰优秀。但,只要有比赛,就会有质疑之声,尤其是威士忌这种极度个性的东西。更何况,人的味觉是会有变化的,喝酒,也是一件很随性的事情,用标尺去衡量一款酒的好坏,显然不是普通人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品酒是非常个人的感官享受,好与不好自己的感觉才最强烈。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就是好酒。
可是,一旦标上分数,往往就成了酒商的营销噱头,令不少新手唯分数论,而忽略甚至怀疑自己的感觉,或是酒厂本身的个性。
当然,威士忌除了品饮、还可以是投资,或是潮流。有人看到高分之作而入手居奇,有商家囤积获奖酒款待价而沽。市场需求而导致价格抬高,罪名却归咎于赛事本身,这似乎跟大家的意愿不甚匹配。
平心而论,在完全没有任何目标或偏好的情况下,这些信息有一定的参考性,作为购买指南而言,不失为一个可斟酌参考的信息。
但也需要再次强调,威士忌的品味是非常个人的,而这些奖项、榜单评委的味蕾偏好,不一定与你一致,最终还是还感受自己内心真实的喜好,才能找到自己的真爱。

最后,双节佳日,祝威迷们家庭幸福,阖家团圆~
假期有空,或者赏月时,欢迎来到文末“原文阅读”威商城里溜达一下哦~
编辑:宝教主


小提示:
文末广告由腾讯配送,内容与本号无关,但您的每次点击都会给频道带来几毛收益。
转发朋友圈、点击好看、留言都是一种支持,感谢您的支持和助力

听说转评赞后更容易锦鲤附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