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9:00-16:30

    客服微信

    318989567

    电子邮件

    admin@chnbeer.com
  • 汽泡菌APP

    发现更多好精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汽泡菌APP公众号

推荐阅读
家酿魔法庄园-V LV.2
未知星球 | 未知职业
  • 关注0
  • 粉丝0
  • 帖子132
精选帖子
开启左侧

喝酒致癌?!快过年了,不要拿别人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 知识贴.

[复制链接]
汽泡菌APP下载

马上注册,进入精酿啤酒的世界。APP下载请搜索:汽泡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w1.jpg

为了证明本文不是科普贴,也不是辟谣贴。开篇先说个陈年的段子:据说长了三根头发的三毛同学可以梳出好多发型呢,比如:大背头、齐刘海、三七开(其实和四六开差不多)等,除了中分不能有,一般人的发型,三毛同学都可以华丽丽地呈现,而且方便打理。

w2.jpg

2018年开年,《Nature(自然)》杂志一篇最新论文在全球刷屏,据报道,剑桥大学科学家通过动物模型,发现酒精和其代谢产物乙醛会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显著影响。一时间,国内众多媒体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兴奋,争相跟风报道,有的甚至添油加醋,其中不乏知名媒体,看标题:“最新权威论文证实:喝酒会致癌!中国人尤其危险!”、“Nature重磅揭秘:喝酒伤害DNA,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一般而言,读者看到这个标题不点开看的概率是极低的,于是乎,阅读量蹭蹭地上涨。

w3.jpg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小编在此先不予反驳,但也不苟同。网上的跟风评论众多,但也不乏理性的评论。

以下为来自《知乎》上的评论,小编窃以为较为客观。

w4.jpg

请各位看官仔细看,该论文的分析结果是基于动物模型而得出的结论,动物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动物实验虽然极具参考价值,但有时并不能反映在人体上的效果。考虑到动物与人体之间的差异,动物实验在组织结构、生理特性、系统功能、体液成分以及实验质量等等方面存在差异或偏差。在没有实质性临床结果之前,其结论不能定性为直接对人体的影响。

再者,该研究并未披露出对人体的定量和定量的依据,要知道,世界上任何物质的过量摄入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这是常识,也是科学。知道该研究对实验小白鼠的注射量吗?5.8g/kg,而且,请注意是注射量,那么,换算到人体是多少呢?如果以体重60kg的成年人计算,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约为6960mg/100mL。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酒后驾车标准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则是80mg/100mL。可以试想,如果人体的酒精含量达到实验量是何种后果吗?

因此,对于既没有定性,也没有定量的结果,就盲目跟风传播,而且,大开脑洞地加以演绎,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党方式传播,是无知的,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不仅是对一个产业的不负责任,主要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

目前,据了解世界上很多高大上的科研机构研究酒对人体的影响,均还未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那么,现有研究有没有对人体健康方面影响的实例以供参考呢?小编手头刚好有个数据可以分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0年曾对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有效样本为9864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w5.jpg

不同饮酒量者各种慢病患病率

从监测结果来看,饮酒人群的癌症患病率并未高于不饮酒者。各位看官可以说,这是现象和案例,不是科学依据。是的,小编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能拿案例作为没有相关性的证据。但是,拿出这个数据的目的不是为了反驳,因为开篇的时候,小编就说过,本文不做科普,也不是辟谣。目的是想告诉各位,酒对人体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未有普遍认可和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之前,还是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妄下定论,更加不能为了博眼球上位而大加演绎。

新媒体时代的乱象

微博、微信……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新闻传播和社会舆论产生深刻变革。当人人握有麦克风,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传统的“舆论场”就被颠覆为“名利场”,公众接收的可能不再是新闻,而只是价值混乱的信息。

科普帖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还有很多。比如,“人生路上,你不得不知的十大健康知识”、“驱蚊花露水含农药成分”、“长时间使用微波炉会致癌”、 “医生不会告诉你——癌症治疗要拒绝化疗”。隔一段时间,“朋友圈”就会传播类似的消息,要么告知你生活中一些不为人知的“常识”,要么告诉你一些“隐患”,说得神乎其神,看起来和真的一样,这样林林总总的帖子,多数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内容包括饮食、健康、健身、医疗等各个方面,真假难辨让人犯晕。

“朋友圈”流传的科普帖子,有的是科学知识,有的则是彻头彻尾的“伪科普”,此类“心灵鸡汤”式的“伪科普”,受众和传播者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多数人传播的心理来自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新闻传播的功利化

说到这里,小编在此吐槽,如今的媒体到底是怎么了?前段时间的“月薪6万到手3万多”、“科学家徒手掰开原子弹事件”等等新闻都是来自于知名媒体。而在此轮“喝酒致癌”的报道中,有些媒体是家喻户晓的,如: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媒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连人民日报社也会跟风报道。

新闻传播工具是国家公器,与其说承担的是信息传播职能,不如说是代表了社会责任,那就是要保证社会大众的知情权。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媒体屈从或者是主动与一些市场主体融合,利用自身的媒体属性,进行带有营销性质的新闻传播。而这些新闻往往是以新闻表象来掩盖其营销本质,甚至有时是不顾事实真相地刻意逢迎。新闻的公器作用早已似有似无,媒体包括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大为弱化,而利用发布新闻进行公关营销成为了许多媒体的“赚钱机器”。近几年,有不少新闻界的知名媒体和所谓“大咖”倒掉,其实也就是倒在了把新闻当作挣钱工具的手法之下。

加之,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下降,为了业绩,拼命抓眼球,听风就是雨,也不管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如同三毛同学的发型一般,只要能吸引眼球,照样报道,转发无罪,标题党横行。甚至,如今刷流量也是一门生意,加粉和加阅读量都是明码标价的。因此,有些媒体也逐渐演变为“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商业化模式。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目前都面临着充满挑战的变革局面。传媒的未来和传播方式,不仅在中国是未知的,在世界上都是尚未解决的难题。传统的传播模式已落后于时代,而新模式又未建立起来,加之当前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媒体和社会舆论在不知不觉的被动和主动过程中,就渐行渐远,也显得颇为浮躁。

最后,小编引用习大大的名言作为结尾:“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共勉之。

能看到这里的,都是好孩子,最最后发个福利。对于喝酒的是是非非,有啥建议呢?那么,小编给出以下建议。当然,对新闻报道深信不疑的读者可以忽略以下内容:

w6.jpg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2016年5月13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为了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而制定的法规。自2016年5月13日起实施。对饮酒方面的相关内容为:男性每日饮酒(折合纯酒精)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这是目前中国官方唯一给出的适量饮酒参考值。

其实,很多国家对适量饮酒均有定义(折合纯酒精),在此例举一二。

w7.jpg

…………

因此,饮酒还是适量的好,小编在此祝福各位:适量饮酒,快乐生活!

(本文来源于:中国酒业协会CADA)

专业学习成就专业未来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2018年3月,既有[精酿师培训课],又有[品评师培训课]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

报名参加培训,一起开始【突破自我】之旅

[德国柏林酿造学院深造之旅]尚余少数名额,

欢迎咨询

w8.jpg

● 欢迎以转载方式传播精酿技术文化 ●

● 如须转载请提前联系本公众号以获取授权●
精酿师培训咨询
电话:010-87751003 / 010-87751271

QQ  :43012584 / 6674435

地点:北京-朝阳-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家酿魔法庄园

国家级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欢迎关注加入【家酿魔法庄园】!

—— 中国发酵院 | 北京捷纳百川公关策划公司 ——

用学术与艺术酿造慢生活

w9.jpg

w10.jpg
——我不是懒,我只是懒得签名而已。PS:汽泡菌
【精酿爱好者群】加微信拉你进群 3189895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0 汽泡菌®精酿啤酒APP Whale shark Technology Co.,Ltd ( 陕ICP备19021550号 )|网站地图